English

西部如何摆脱“人才困惑”

2000-06-0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邢兆远 我有话说

走遍西部,处处可闻关于“人才流失与匮乏”的困惑。

新疆人不解:为什么叶良才发明的世界顶级的电熔爆技术在本地难以转化,反使江苏成为此项技术的第一受益者?

贵州人吃惊:青岛海尔控股的遵义三线企业风华机器厂电冰箱生产线,“海尔机制”顿时撩起“贵州孔雀”的创业激情,使贵州海尔产品迅速覆盖江南9省。

陕西人纳闷:陕西技术人才的数量及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全国居于前列,综合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、上海,但经济发展为何如此滞后?

凤凰择嘉木而栖:“嘉木”如何植

“西部缺人才,更缺少人才成长的土壤”,一位专家如是说。

张福基,新疆大学数学系教授,九十年代初新疆唯一的博士生导师,在应用数学图论方面的研究卓有建树。因科研经费欠缺、以及家庭生活遇到困难等诸多问题,厦门大学的聘书令他心动。临行前,他对生活和工作过几十年的新疆依依不舍,打电话向有关部门倾诉内心矛盾,但无人有“留凤凰”之意,张福基只得含泪离开了西北边陲,飞向厦门。

年复一年,“孔雀”东南飞愈演愈烈,新疆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鲍敦全说:“伴随着高校年薪制的实施,新一轮的‘孔雀东南飞’又掀波浪,仅新疆大学就有一批骨干教师流失。谁不想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?”

长期以来,由于诸多原因,西部与东部人才严重失衡,有资料显示:在东部,平均每100人中拥有科技人员18名,而西部只有2名;东部乡镇干部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64%,而西部占20%;东部每人平均受教育时间达10年零9个月,而西部仅有3年零6个月。

原因与症结何在?众多专家认为,西部缺少良好的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环境,缺少充满活力的用人制度和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,同时存在压制人才、求全责备、用非所长等现象,长此以往,岂能不使人心灰意冷,另寻高枝?

可见,西部要吸引“凤凰”,如何植好“嘉木”最为关键。

良骥卧地而忧:“地”该何为

西部本身智力资源的潜力有多大?西部的“千里马”为何奋蹄艰难?

据80年代统计,“三线建设”的几个重点省份,陕西、四川、甘肃、贵州等,技术人才的数量及占总人口的比例,均在全国居于前列。时至今日,西安、成都、兰州三城市的人才密度,仍仅次于北京、上海。陕西省的综合科技实力,居全国第三。有这样一个智力群体,理应活力四射。然而,上述几省的经济总量或人均经济指标却处于全国倒数的位置。

西部本身人才资源的潜力远远得不到开发,大多数地方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10%。1995年,“电力变压器CAD系统”在新疆电子研究所诞生,被认为是新疆“近10年立项的重点科研课题中完成得最好的一个”、“经济效益十分显著”,不久便被列入“九五”国家科技成果推广计划。但该所科研人员向有关厂家推荐这个项目时,“有意者”竟寥寥无几。谈到此,所长刘继明焦虑之情溢于言表。

“西部人应该有足够自信的精神力量,人才观也应变革。”进新疆半个世纪从事多年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维凡对此感慨颇深:“专家、学者、教授是人才。许多没有高学历的人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也会成为拔尖人才。比如在新疆长大的华凌集团董事长米恩华,初中毕业就进入社会,从一个打工仔变成新疆屈指可数的著名企业家。眼睛一味向外,吸引外地‘孔雀’的人才战略,的确应该改变。”

良骥为何卧地而忧叹?新疆农科院科研处处长杜伟说:“近几年,新疆农科院先后研制出的新技术成果,在推广过程中,都遭遇重重障碍。比如,获国家专利的‘葡萄促干剂’,个别管理部门也想依托此产品成立公司,便不给专利所有者颁发有关证件,使本应产生巨大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难以推广。”

众多有识之士认为,西部政府管理部门应从政策导向、机制创新、地方立法、宣传舆论等方面,激活现有智力资源。让本地的“千里马”有着广阔的驰骋空间。培养使用好本地“千里马”,才有可能吸引外地“千里马”。

“市场”推波摧壁垒:“波”该怎推

“市场”正用无形的巨手操纵人才的流向,西部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“市场型”移民吗?

在乌鲁木齐市,聚集了2万多来自浙江温州的各类能人,将信息流、技术流、资金流带进新疆。其中不少人扎下了根,买了房子,有了厂子,但户口仍在温州。一位名叫陈建国的温州人说:“我的户口在哪里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的事业在哪儿,我就是哪儿的人。”“市场”解决了陈建国们与西部同时共振的问题:哪里有“利益”,人才就流向哪里。

在美妙的“市场时代”,人才作为资源总是要流动的,其流向大多选择更能施展才华的环境。只要有契机,东南飞的“孔雀”还会复归。太平洋电讯(珠海)集团公司董事长薛志敏,是从新疆飞到珠海的“孔雀”。几年间,在珠海干得红红火火,成为知名的“大老板”。1998年,他又把目光瞄回新疆的资源与市场,毅然飞回,投资8000万元,创办了新疆新拓新型装饰材料公司。

遗憾的是,西部不少地方考虑问题的思路仍是计划经济思维。行政关系、户籍制度等一系列坚固的传统体制壁垒,依然割断了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要素配置,影响着人流、技术流、物流、信息流的流动。

西部开发需要人才,东部发达地区也需要人才,这必然形成“抢人才”的态势。如何凭借“市场的波浪”,依靠自己独特优势来吸引人才?这是西部要做的一篇大文章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